生活当中卫生情况的不到位就会诱发孩子出现鹅口疮的症状,该病会发生在患儿的口腔内部,导致他们出现极多的症状,会有疼痛的症状出现,在发病的期间内需要加强护理的工作,让我们来看看鹅口疮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新生儿口腔黏膜很薄嫩,容易擦伤和感染,为了预防新生儿患鹅口疮,不要用布擦洗孩子的口腔,奶具要保持清洁。母乳喂养前,母亲要先洗手,擦净乳头后再喂奶。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措施本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口腔粘膜霉菌病,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其病因是婴儿出生时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或奶头、奶瓶消毒不彻底或营养不良,或长期滥用抗生素致口腔内菌群失调,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均易导致感染。
此病初起,口腔粘膜充血和发红,并出现不易拭去的乳凝块样物,然后融合成片,可铺满整个口腔粘膜,故民间有“雪口疮”之称。轻者不痛,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重者可扩展到咽喉,可并发呼吸困难,甚或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故本病不能轻视之,应重视治疗和处理。为了预防新生儿患鹅口疮,不要用布擦洗孩子的口腔,奶具要保持清洁。母乳喂养前,母亲要先洗手,擦净乳头后再喂奶。如果家庭成员患有皮肤癣病,要防止霉菌传给孩子。特别是患鹅掌疯的人,不要直接接触新生儿,以防感染。
新生儿患了鹅口疮,会感到不舒服,以至影响吃奶,有时还会烦躁不安、精神不好,甚至发烧,必须及时治疗。治疗时可每天用1%的紫药水(龙胆紫)涂患处2~3次,此法疗效好,几天后会自愈。用制霉菌素甘油涂患处,也有疗效。千万不要用一般的抗生素,因为引起皮肤癣病的是“白色念珠菌”,若用了抗生素,不但不会减轻症状,反而会加重霉菌感染。此外,还可以给孩子服用一些复合维生素b及维生素c,并多喝开水,以增加黏膜的抵抗力。
患上鹅口疮后,孩子的口腔内看起来好像有奶水残留,出现不规则的白膜。要预防孩子患上鹅口疮,母乳喂养的母亲一定要注意乳头的清洁,孩子的奶瓶、奶嘴最好定期用蒸锅蒸来消毒,而且一定要里外晾干,因为没有完全干燥的奶瓶很容易滋生肉眼看不到的霉菌。孩子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还要杜绝孩子咬手、咬被角等。
鹅口疮的护理措施小编就为大家介绍这么多了,鹅口疮属于多见的疾病,危害性特别的严重,所以说鹅口疮的到来应当引起各位家长们的关注,在生活需要将鹅口疮的预防重视起来,进行一些该病的预防工作,多去注意孩子的卫生。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