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新生儿呕吐

首页 > 儿科 > 新生儿呕吐 > 治疗 > 正文

古方治疗小儿呕吐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31日

  古方治疗小儿呕吐有效果吗?古方根据什么来治疗小儿呕吐,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古人对小儿呕吐有具体分类,辨吐证和起因,予以不同方剂治疗。所谓“呕吐” 有三征,即:“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乃吐征”;“无物有声谓之哕”。

  此乃区别呕、吐、哕等三种不同情况。从经络学上追溯,呕属阳明,气血俱病;吐属太阳,其病在血;而哕属少阳,其病在气。因此,施治宜区别虚实寒热和起因,辨证施治。

  一、伤乳吐

  乳食过饱,胃纳乳片运化不及,致频吐,吐物多为乳片。证为身热,面黄,肚腹膨胀。治则:减少食量,消乳安胃。处方:1香附60克,神曲(炒)、甘草(炒)、缩砂仁(炒)各15克,陈皮24克,麦芽30克(炒),共研细粉,滴冷开水为丸如粟粒大。视婴儿大小,每次服10~30粒不等,每两次乳后服一次。最好以煮沸姜汤温后服下。2南山楂60克,神曲(炒)、茯苓、半夏(姜制)各30克,连翘(去心)、陈皮、莱菔子各15克(炒),共研细末,和糊为丸,以麦芽汤化服。量同上。

  二、伤食吐

  过食,尤以油腻,胃纳充盈,腹胀热,口臭厌食,频吐酸性粘稠物,眼睑虚浮,身感潮热。治则:减食,清胃止吐,汤化其滞。处方:1三棱(煨)、陈皮、半夏(姜制)、神曲(炒)各30克,枳实(麸炒)、丁香各15克,黄连(姜制)1克,研细粉面和为丸如米粒大,每服20粒,食后饮少许姜汤。2陈皮、半夏(姜制)、缩砂仁(研)、苍术(炒)、厚朴(姜制)、藿香叶、香附(炒)、甘草(炙)、山楂、神曲(炒)各15克,煎服,生姜水为引。

  三、夹惊吐

  饮食时受惊骇,频吐清涎,身热心烦神躁,睡卧不宁。治则:先截风,次定吐。处方:1人参9克,黄芪(蜜炙)、扁豆(炒)、茯苓各15克,以姜枣煎调服,视小儿大小酌量。2丁香21粒,蝎梢49条(去毒)、半夏3个(姜制),共研末,以煮枣肉为丸如黍米大,每次以金器煎汤化服7丸。

  四、痰饮吐

  小儿过饮,膈阻气逆,头目眩晕,面青吐涎沫。治则:健胃顺气。处方:藿香、缩砂仁、白术(土炒)、人参、茯苓、半夏(姜制)、甘草(炙)各9克。引用姜水煎服。

1 2 下一页

  • 张蔚

    张蔚

    主任医师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疑难病有较丰富的
  • 曾才秀

    曾才秀

    主任医师擅长:儿科各种疑难杂症
  • 李佑耕

    李佑耕

    主任医师擅长:儿内科和新生儿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症的抢救、
  • 王淑媛

    王淑媛

    主任医师擅长: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