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季节更替,秋冬来临,又到了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多发期。小儿呼吸道感染、咳嗽的孩子多起来。儿科专家提醒家长,秋季小儿咳嗽易引发哮喘,千万莫全当感冒治。
不应马上吃镇咳药
孩子一咳嗽,家长就揪心。久病成医,很多家长听到孩子一咳,马上就会找出止咳药给孩子吃,却不知道这样做可能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其实宝宝咳嗽是为了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而做出的一种机体防御反射动作息,那它就失去了保护意义。因此对于咳嗽,一定要鉴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要了解病因对症处理,“绝不可一听咳嗽,马上就认为是感冒、肺炎,做出盲目治疗。”
宝宝咳嗽分为感染性咳嗽和非感染性咳嗽。专家介绍,小儿呼吸道上皮细胞发育不成熟,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导致体质虚弱、抵抗力低下。一旦受凉,病原微生物就容易乘虚而入,引发呼吸道感染。感染性咳嗽多伴随发热、发烧,此时多数使用抗生素药物,还要给予止咳、止喘、化痰等对症治疗。同时需要支持疗法,增加免疫力,补充每日所需的充足营养,增加身体锻炼。
“孩子一咳嗽就马上用镇咳药治疗,这是一个误区。”专家说,小儿咳嗽中有70%—80%是有痰咳嗽,3岁以下的小孩咳嗽反射能力较差,痰液不容易排出,如果父母这时给予较强的止咳药,会导致痰液不能顺利排出,而大量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从而造成气管堵塞,应该用一些化痰止咳药比较安全。同时,在治疗咳嗽时,不要长期服用抗菌素,只有明确存在细菌感染,抗生素才有效。“如咳嗽伴有发烧,有黄痰、黄鼻涕等,血液检查结果白血球高,说明有细菌性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如果没有这类症状,建议不用抗生素。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