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鹅口疮

首页 > 儿科 > 鹅口疮 > 治疗 > 正文

中医巧治鹅口疮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8日

鹅口疮是一种由霉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患儿口腔内布满白色物质,形状如“鹅口”,因此叫“鹅口疮”。孩子患这种病,主要是乳头、食具等不卫生,使霉菌侵入口腔黏膜导致的。长期服用抗生素的孩子也容易患这种病。中医认为先天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是引发此病的原因。

中医巧治鹅口疮

中医根据小儿体质强弱的差异和病因的不同,分为心脾积热和虚火上浮两大证候。

(1)虚火上浮

症见口内白屑稀散,迁延起伏,粘膜红晕不明显,面白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渴,神气疲乏,或大便溏,舌色嫩红,少苔,脉细数。治以滋肾养阴,引火归源。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药用生地、熟地、知母、黄柏、丹皮、山药、山茱萸、泽泻、肉桂。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如颧红盗汗,烦躁少眠,加地骨皮、煅龙骨、煅牡蛎;食欲减少,大便稀溏,加白术、党参、薏苡仁、山楂,去熟地、知母。

(2)心脾积热

症见口腔、舌面满布白屑,弥漫分布,粘膜色红,面赤唇红,或伴有发热,烦躁不安,叫扰啼哭,口臭流涎,口干口渴,小便黄少,大便干结,舌尖红赤,舌苔黄,脉数。治以清泄心脾。方选清热泻脾散合导赤丹加减,药用黄芩、生地、竹叶、赤茯苓、玄参、麦冬、黄连、生石膏、生甘草。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若大便秘结,加生大黄、玄明粉;口渴咽干者,加天花粉、芦根。轻症者可用黄连、甘草煎汤拭口。

  • 张蔚

    张蔚

    主任医师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疑难病有较丰富的
  • 曾才秀

    曾才秀

    主任医师擅长:儿科各种疑难杂症
  • 李佑耕

    李佑耕

    主任医师擅长:儿内科和新生儿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症的抢救、
  • 王淑媛

    王淑媛

    主任医师擅长: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