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是由于感染引发的腹泻,而不同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泻,发病机制不尽相同。
(一)细菌性腹泻:
1.细菌肠毒素的作用:
肠道致病菌如ETEC,主要通过其产生的肠毒寒而引起腹泻。
一般细菌本身不造成肠粕膜组织学的损伤,但产生的不耐热肠毒素可与小肠上皮细胞上卧受体神经节苷脂结合,并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后者使细胞内的ATP转变为cAMP,结果cAMP增加,促使肠液中Na+、Cl及水分分泌明显增加,肠液贮积,导致腹泻、失水及电解质紊乱。至于耐热性肠毒素通过激活鸟昔酸环化酶而使三磷酸鸟苷(GTP)转变为cGMP,促使小肠分泌增加,导致水样腹泻。纫茵的产毒性还可通过质粒(plasmid)传递,使其他非毒性大肠杆菌获得产毒性。此外,细菌还可在肠道上部繁殖,通过分解食物引起类似上述非感染性腹泻过程,并产生中毒症状。
2.细菌侵袭肠粘膜的作用:
如EIEC、胎儿空肠弯曲茵、鼠伤寒沙门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侵入肠粘膜组织,呈现广泛的炎症反应,放大便初为水样,随即以血便或粘冻状大便为主。粪便常规检查很像苗痢,症状可有高热、腹痛、呕吐、里急后重等。
(二)病毒性腹泻:
以最常见的轮状病毒为例,一般认为是由于病毒颗粒侵入小肠上部的上皮细胞,使绒毛细胞受损,由于绒毛细胞毁损后修复功能不全,结果引起水、电解质吸收减少,导致腹泻。此外,病变肠道粘膜细胞双糖酶的活性亦明显减低,其结果使肠腔内的糖分解吸收发生障碍,如蔗糖不能完全水解,反被肠道内细菌分解,产生有机酸,增加肠内渗透压,使水进入肠腔更进一步加重腹泻。再有葡萄糖和钠同绒毛内载体结合的偶联运转也发生障碍,结果发生大量水祥腹泻。由于轮状病毒感染仅有肠绒毛破坏,放本病粪便镜检常呈阴性或仅有少量白细胞存在。其他诺沃克病毒等所致的病理改变与轮状病毒相似。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