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综合证,多发于夏秋季节,有时也称秋季腹泻。根据病因不同,本病又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前者是由细菌、病毒、霉菌及寄生虫感染引起,大便镜检查有较多的白细胞或红细胞。后者多见于婴幼儿,常有喂养不当的病史,大便中含有不消化饮食物、脂肪球,或粪糖原阳性。临床分为轻、中、重三型,重型患儿,每天腹泻10次以上,伴有明显的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须住院治疗。中医学称为“泄泻”。
诊断要点:
大便稀薄或水样便,排便次数增多,周岁以内每天5次以上,2周岁以上每天多于3次,即可诊断本病。
西药治疗:
感染性腹泻应积极控制感染,可选用黄连素5~10毫克/公斤/日或新诺明50毫克/公斤/日,口服。
中药治疗:
1、伤食型表现:腹胀腹痛,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臭气很重,矢气较多,口臭纳呆,常伴呕吐。舌苔厚腻,脉滑。
中成药:
①保和丸,每次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儿滞灵冲剂,每次5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
食疗:
①莱菔子9克,鸡内金6克,淮山药、白糖各适量。将莱菔子、鸡内金水煎取汁,去药渣。将山药研粉,与药汁一起煮粥,调入白糖服食。连服3~5天。
②鲜胡萝卜2个,炒山楂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每天1剂,分数次服用,连服2~3天。
2、风寒型表现:大便稀溏,色淡多沫,臭气轻,肠鸣腹痛,或伴发热、鼻塞、流清涕。舌苔白滑,脉浮。
中成药:
①藿香正气丸,每次2~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暑湿感冒冲剂,每次5~10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
食疗:
①防风3~5克,藿香2~3克,葱白2茎,白蔻1克。加水共煎,沸后10分钟,取汁去渣。另用粳米 30克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服食。每天分2次服完,连服3天。
②藿香5克,白蔻1?5克,生姜2片,水煎沸后10分钟,取汁代茶饮,或加红糖调味服。
3、湿热型表现:发热或不发热,大便如水样,内有不消化食物,色绿或黄,或有少许粘液,每天十余次,肛门灼热,小便量少色黄。舌红苔黄腻,指纹紫。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