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小儿肠套叠

首页 > 儿科 > 小儿肠套叠 > 介绍 > 正文

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护理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9日

小儿患上肠套叠疾病是很不幸的事情,但是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接受现实,积极的带孩子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且要在生活当中对于患儿做好日常护理,为了给家长们提供更多的帮助,我们下面来了解一下,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依据以及护理措施有哪些?

“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4—10个月的婴儿,尤其是肥胖儿最常见。常见肠套叠部位为回肠套入结肠,称为“回结型”;其次是回肠套入小肠称为“小肠型”;结肠套入结肠称为“结肠型”。

当肠管套入后,肠系膜同时被套入,因而血液供应障碍,时间过久,局部产生坏死和穿孔,故应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治疗。

主要症状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屈腿,面色苍白,伴有呕吐。哭闹后患儿精神萎靡,乏力,渐渐安静入睡,不久又反复发作。发病后4—12小时,可排出果酱样大便;如早期作肛指检查,指套上可见血迹,或用开塞露通便,可见血便。患儿腹部可触及腊肠样肿块。

肠套叠的护理要点

若能早期确诊,在X线透视下,可作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复位后可服活性炭0.5—1.0克,6—8小时后观察有无黑色大便,如排出黑色大便,证明肠道已通畅。复位后患儿安静入睡,但仍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如发现患儿面色苍白,仍有间歇性不安或伴呕吐,可能肠套未复位,或复位后?a href=http://gcwk.xywy.com/nz/ target=_blank>痔咨希?馐庇α⒓此鸵皆骸?/p>

若复位后情况良好,可给患儿易消化的少渣饮食,以减少肠蠕动,并避免剧烈活动。若肠套叠发病时间较长,一般状况差,不宜作灌肠复位,或经空气、钡剂灌肠不能复位者,必须立即住院,准备手术治疗。

关于小儿肠套叠疾病的诊断及护理措施,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相信我们在阅读了文章之后对于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应该有了基本的认识,希望家长在以后的生活当中一定要重视好对于患儿的护理工作。尽量的让孩子多休息,不要太劳累。

相关阅读

  • 张蔚

    张蔚

    主任医师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疑难病有较丰富的
  • 曾才秀

    曾才秀

    主任医师擅长:儿科各种疑难杂症
  • 李佑耕

    李佑耕

    主任医师擅长:儿内科和新生儿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症的抢救、
  • 王淑媛

    王淑媛

    主任医师擅长: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