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腹泻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由于喂养不当、蛋白质或脂肪吸收障碍、肠道内外感染、气候改变、药物反应等引起。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及先天性缺陷三大类。
一.感染性腹泻:
1.肠道内感染:
①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有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产肠毒素型大肠埃希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和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暴发流行性腹泻报道甚多,伤寒及副伤寒杆菌感染以腹泻为主要表现者不多。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有报道由新港沙门菌、阿哥纳沙门菌及斯坦利沙门菌引起者。空肠弯曲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近年来报道也日渐增多。产气单胞菌是新近认识的一种可致腹泻的病原菌。有报道由亲水气单孢菌引起的新生儿室暴发流行性腹泻。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孢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志贺菌、嗜盐菌等都可使新生儿发生肠炎。
②真菌以白色念珠菌最多,多发生在使用抗生素后继发。
③寄生虫:滴虫、梨形鞭毛虫都可引起新生儿腹泻。近几年国外在艾滋(病人及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儿发现有隐形孢子虫引起的难治性腹泻。
2.肠道外感染:
消化系统以外的感染如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可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发生腹泻。
二.非感染性腹泻:
喂养不当时如摄入母乳或配方奶过多,或配方过浓、加糖过多,或母亲服泻药或吃某些食物后均可引起腹泻。过热时胃酸及消化酶减少也可引起腹泻。
三.先天性缺陷:
牛奶蛋白过敏或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