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诊断不及时也易误诊
哮喘发病开始于儿童,目前我国儿童哮喘发病率为2.13%,我省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也较10年前增加一倍。哮喘儿童中有80%在5岁前发病,其中50%在出生后第1年内就出现喘息症状,及早诊断哮喘并给予合理的早期治疗是哮喘治疗的关键,但哮喘却常常被误诊,或早期未对婴幼儿喘息进行干预治疗。
交大医学院第二医院儿科副教授侯伟指出,孩子经常出现反复咳嗽或喘息,许多家长甚至部分医生常不愿承认和接受患儿是哮喘,而诊断为气管炎、支气管炎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在临床治疗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全身激素。由于哮喘是变态反应性炎症,抗生素不能消除这种炎症,从而延误了哮喘早期治疗的宝贵时机。患儿反复患气管炎、肺炎或反复咳嗽,伴有喘息,有哮喘家族史和个人过敏史(湿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的儿童应高度怀疑哮喘,并作进一步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患儿反复患喘息性气管炎、肺炎,部分医生不详细检查和询问病史,常误诊为“免疫低下”或“支原体感染”给予增强免疫治疗和抗感染治疗,由于诊断哮喘需要特殊的管理和治疗,家长与医务人员都不愿接受,以至于患儿哮喘反复发作数年都未得到有效治疗。
婴幼儿喘息的总体发病率约为30%,约有16%的患儿既往诊治中从未考虑喘息问题,而50%的哮喘患儿发病3年后才得到正确诊断。因此对于经常咳嗽或喘息的孩子应尽早明确诊断,以使患儿早期规范治疗。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患儿的病情可获良好控制,随年龄增长,免疫力提高,呼吸道感染次数会逐渐减少,多数哮喘患儿到3~5岁后可停止发作。
■治疗是个长期过程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一些患儿可自行缓解,甚至少数可随年龄的增长而自愈。但哮喘治疗是个长期过程,多数家长对疾病的严重程度都认识不够。儿童哮喘诊断后,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长期规范化治疗,根据患儿的病情、年龄等,选择恰当的药物和方法。
吸入激素治疗哮喘中,压力定量气雾剂适合于所有年龄段的儿童使用,但5岁以下的患儿要配合储雾罐辅助吸入。干粉剂适合于4岁以上的儿童使用,但用前一定要反复教会使用方法。一些医生给患儿开药后,没有仔细教给患儿及其家长正确的使用方法,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好。许多家长和部分医生对糖皮质激素有惧怕心理,担心长期使用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从而不规范或拒绝应用。其实吸入激素与常用的全身激素有很大不同,患儿每日用量仅200~400ug,比全身激素用量缩小100倍,吸入后仅有20%进入血循环,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微乎其微。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